低空经济正慢慢的变成为现实,政策引导和技术创新推动其快速崛起成为万亿级的产业新赛道。
2.然而,低空经济的发展也带来安全风险隐患,如数据安全风险隐患、信息窃密风险和公共安全隐患。
3.为此,各方需要一起努力,完善制度机制、强化学习教育和优化数据管理,以筑牢低空经济发展的安全屏障。
4.低空经济领域的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可通过1233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网络举报平台等方式来进行举报。
2月23日, 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站在早高峰街头,搭乘“空中的士”避开车流;坐在家中,无人机外卖配送从天而降……这些曾经仅存在于科幻片中的场景,伴随“低空经济”一词走入大众视野,正慢慢的变成为现实。
低空经济,是指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低空空域,通常指距地面垂直距离1000米以内的空间范围。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之一,低空经济在政策引导和技术创新的双重推动下,正快速崛起成为万亿级的产业新赛道。2024年,低空经济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专门提到发展低空经济,同时多地纷纷争做“天空之城”,为低空经济发展激活动力。而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出现和无人系统、无人驾驶、芯片等多个领域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低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低空经济蓄势腾飞。
作为新兴起的产业,低空经济提升了空间维度、解锁了空域资源,成为下一个产业风口。但随着低空经济的快速的提升,一些国家安全风险隐患也值得警惕,需要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方面加以关注。
——数据安全隐患。低空产业是一个综合性领域,其数据类型繁多复杂。低空飞行器生产、飞行的各个阶段会产生、搜集大量的敏感数据信息,特别是在数据传输、存储和处理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数据隐私泄露、数据篡改、数据损坏等诸多风险,需要妥善管理。
——信息窃密风险。近年来,低空飞行器擅闯敏感区域、违法拍摄涉密场所的新闻屡见不鲜。由于其体积小、飞行高度低、速度慢,主要是采用塑料等非金属材料制造,不易被雷达装置探测、追踪。如果搭载高分辨率摄像头,有可能是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远距离拍摄、录像、传输,造成失泄密隐患。别有用心的人甚至有可能利用无人机远程侵入电子设备及通信、计算机网络窃取信息。
——公共安全风险隐患。由于成本低廉、简单易操作、追踪困难,低空飞行器“黑飞”“乱飞”时有发生。无序穿梭的低空飞行器可能在重大活动场所、人流聚集地扰乱公共场所秩序,还可能引发对公共安全的次生危害。
国家安全,人人有责。低空经济的腾飞离不开安全的保障,需要各方一起努力,筑牢低空经济发展的安全屏障。
——完善制度机制,织密低空安全网。发展低空经济还需优化低空飞行相关安全责任体系,科学合理划分低空飞行空域,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构建高效的空域动态管理机制,并完善应急处置机制,保障飞行安全。
——强化学习教育,筑牢风险防范墙。国家正日益完善有关法律和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为低空经济提供了明确的行为规范和行动指导,要通过普法宣传,进一步增加群众对低空飞行安全的认识,提高低空安全防范意识。
——优化数据管理,堵住泄密窃密口。从事低空飞行及相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加强技术防范,切实维护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保密性和可用性。如发生数据泄露等情况,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广大人民群众如发现低空飞行领域危害国家安全的可疑线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网络举报平台()、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举报受理渠道或直接向当地国家安全机关进行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