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公安队伍中就有这样一批“读心术”高手。他们掌握了较为先进的心理测试技术,能够透过嫌疑犯面部表情或肢体动作等细微变化,见微知著、洞察玄机,甚至由此找到破案的关键线索。
据青岛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任卫介绍,早在2011年,青岛市公安局就创造性地将微表情、微动作、微语义等生理检测技术与传统心理测试有机结合,自主研发了“微反应”监测平台,在全国公安系统建成首个标准化“微反应”实验室。
如今,青岛“微反应”实验室早已将相关心理测试技术大范围的应用于案件侦查工作当中,使其成为刑事侦查领域里的一把“撒手锏”,理论与实践并行发展,互为促进。
没有任何逼供,只是询问了嫌疑人几个问题,莱特曼博士便通过其耸肩、皱鼻等几个转瞬即逝的细微表情,找出炸药的安置点。
林燕是“微反应”实验室的带头人,也是青岛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技术处心理测试及文件检验高级工程师,从2002年起便从事刑事技术工作,运用心理测试协助刑事案件侦查。
在这个80后女警官的记忆中,就是在《别对我说谎》开播的那一年,著名刑侦专家杨承勋来到青岛市公安局,无意间向刑警支队副支队长李卫华提起这部美剧。
林燕回忆道:“李卫华随后向我和几个同事推荐了这部片子,大家看完都感觉颇受启发,尤其是里面涉及到的很多识谎招数其实都有科学依据,后来便有人提议能否做一些相关研究,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案件侦查工作中去。”
据林燕介绍,很早之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就对“微表情”和心理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后来又拓展到肢体动作等方面,因此在“微反应”研究领域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理论基础。
林燕认为,其中最基本的一个理论是,人对外界刺激所做出的大多数反映虽然都受其自身意识控制,但一些细微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等则往往很难做到,而正是这些细微之处,恰恰可以帮助警方进一步接近真相。
2011年年初,“微反应”实验室如愿成立,从此始终致力于研究和运用微反应测试技术,并逐步将微表情、微动作、微语义以及声音、眼动等项目全部纳入研究体系,使其与案件侦查工作紧密结合。
“微反应”实验室成立之初,由于自身属于首创,没有可供借鉴的成功案例,小组成员只好尽可能多地搜集国内外有关的资料,自主研究整理。同时,积极寻访相关领域专家,虚心向其求教。
经过一年多的苦心经营,他们终于积累了较为充足的理论经验,初步搭建起一个“微反应”研究与应用相结合的框架体系。
2010年,青岛市黄岛区发生一起伤害案,因没有第三方证人,受害者致伤原因无法准确判定,案件悬而未决。
2012年4月24日,“微反应”实验室的技术人员对相关当事人进行首次实战测试。
测试过程中,伤者一方并未出现非常明显异常,但对方当事人的表现却引起技术人员的注意——其眼动规律明显符合说谎规律特征。
于是,林燕他们启动了正式的心理测试,结合两人在微表情测试中的结果,成功溯源了事实真相,为侦查审讯准确指明了方向。
测试结束后,嫌疑犯很快交代了犯罪事实,让此案顺利进入诉讼程序。“微反应”实验室首战告捷。
林燕解释说,虽然“微反应”测试和测谎技术一样,其结果目前在我国还不能作为证据使用,但它对案件的侦查无疑有着很大帮助作用。
而除了进行测谎找到真正犯罪分子之外,“微反应”测试的另一个功能就是寻找物证,发掘那些被嫌疑犯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秘密。
后来发生的一起绑架杀人焚尸案中,“微反应”测试的这一作用体现得尤为明显。
通过“微反应”测试与其他高科技手段相结合,林燕成功锁定被害人骨灰的处理人、解决方法、抛撒路段,并将骨灰抛撒位置精确定位在距离杀人现场20公里之外一条长50米宽两米的路边沟内。
如此惊人的准确度,也让这次测试成为心理测试界“物证探索类测试”的一大经典案例。
任卫认为,“微反应”测试技术能快速筛选被测人群,最大限度将真正的嫌疑人排在测试前列,提高心理测试的效率和效度。这一技术能够以灵活、温和的形式,适用于各种案件类型的测试、审查工作,在帮助寻找证据、有很大成效避免冤假错案发生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事实上,青岛的心理测试技术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还曾被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心理测试委员会冠以“青岛模式”在全国推广。
为了进一步将“微反应”测试理论化、系统化,形成更为标准的、可复制的模式进一步推广,“微反应”实验室一直在不断努力完善测试内容。
多年来,他们在实践中借助录像做了大量人工分析、甄别工作,至今已积累整理录像资料200例,为形成自动分类识别做好了充分的资料基础。同时,针对眼动测试基础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研发出分析评判软件。目前,围绕眼动和瞳孔技术的研究已经突破了影响类测试的局限。
在做好自身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同时,“微反应”实验室不断加大相关人才教育培训工作。比如林燕就带出了一批优秀的“徒弟”,崂山公安分局两位测谎员张敏和高德施颇得其“真传”,已在多次“微反应”测试实战中大展身手。
不止“微反应”实验室成绩骄人,青岛市公安局在其他刑侦技术领域也都颇有建树。
据任卫介绍,在“微反应”实验室所处的青岛市公安局刑侦技术综合楼内,已经先后完成痕迹、文检、影像、法医、理化、DNA6个全国公安机关重点司法鉴定专业实验室和重点司法鉴定机构的建设。其中,刑事技术实验室有24类56个鉴别判定项目通过国家认可,基本涵盖鉴定机构的全部鉴定范围。(记者 蔡长春 姜东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