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我们有幸见证了中国工业机器视觉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市场的风起云涌。面对如此重要的十年,非常有必要围绕狭义的面阵工业数字相机最重要的感光元件(
5.12汶川地震,举国悲痛,而后北京奥运,举国为之一振。但就中国工业相机市场而言,这一年至关重要,甚至说以一年成就未来十年之发展也不为过。这一年,IEEE1394相机大行其道,针对机器视觉应用的标准IIDC(Version1.32)最终版本发布;经过两年的蛰伏,基于标准GigE Vision的工业相机已经面世并崭露头角。IEEE1394和GigE工业相机,将在未来五年内在工业领域完成对模拟相机的最终绞杀,并奠定今天中国之市场格局。同年,刚刚成立一年的初创公司CMOSIS推出了自己的CMV系列CMOS芯片,开启了高端CMOS与CCD的角逐时代。这一年,苹果iPhone 3G发布,Android操作系统中的第一个正式版本Android 1.0发布,开启智能手机时代。此后,这两件事情将把国内工业机器视觉市场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峰。
以资本为驱动,中国开启了基础设施时代,尤其以高铁建设为代表,这也奠定了未来中国工业相机的重要市场基础之一。同时,GigE相机开始真正锋芒毕露,挑战当时共占据75%市场占有率的模拟相机和IEEE1394相机。然而好戏总是以出人意料的方式上演,首先登场的竟是相机价格大跳水。在工业相机动辄接近万块钱的时代,部分GigE相机厂商放出了千元人民币的价格,让市场惊掉下巴。但是,相比较IEEE1394和模拟相机即插即用的优点,GigE技术需要客户针对网卡进行系列配置,CPU资源占用率相比来说较高,在当时最困难的事情是说服客户接受GigE技术。尽管困难重重,到年2009年底,GigE相机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从上一年的不足5%跃升到15%左右。
中国经济走出低谷,并跃升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工业数字相机在ITS(智能交通)领域彻底让位给国产监控相机,宣告在一个行业应用领域的终结。Kodak推出2900万像素CCD,未来几年将在LCD检验测试领域独步天下。同年,苹果公司发布iPhone4以及iPad产品,在市场为之疯狂的同时,国内工业视觉行业也迎来了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驱动的市场繁荣期。自此之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衍生的相关工业视觉应用将成为行业内一个永恒话题,并的确成就了国内一批工业机器视觉相关企业,甚至智能装备制造企业。
中国高铁营运里程达8358公里,工业机器视觉在该行业的应用爆发。这一年,GigE Vision最终版本发布,GenICam成为工业相机编程接口的强制标准,这给工业相机厂家带来了部分阵痛,但协议的标准化更强有力地推动了GigE Vision的发展。这一年,GigE工业相机市场占有率超过30%,模拟相机出现断崖式下跌,由2008年的55%跌至不到20%。
该计划的推出犹如在已经翻滚的工业视觉这锅热油里面又浇了一壶开水,爆了!我们且不管该计划后续如何,总之,这一概念带火了工业机器人,更成就了工业机器视觉。作为工业自动化和工业机器人的“眼睛”,工业相机协助机械手实现装配、定位、抓取、分拣和检测等高度自动化应用。而GigE工业相机天生具有的长距离传输(单根网线米)、抗强电磁干扰、多相机应用、高柔性等特点,几乎就是为工业机械手所准备的。由此,GigE相机在这一年以使用数量计算市场占有率超过55%,盛行一时的模拟相机下降到不足6%,在工业领域基本宣告出局,而IEEE1394相机也不足18%。如此快速的市场技术更迭,也让一批传统相机品牌付出了惨痛代价。
4.0概念在国内引发了工业4.0热,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政府开始反思自己的智能制造模式。2013年1月,工业相机USB3 Vision标准协议发布,然而,这次市场的反馈却极其谨慎。因为在此标准协议发布之前的两年,个别公司携SuperUSB3,以“工业相机步入USB3.0时代”为口号,积极赠送免费样品给客户测试,没想到问题频出,导致其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客户依然严重怀疑USB3 Vision相机的稳定性,并影响至今。
2025的核心是力图通过“工业化与信息化”引领中国制造,用十年时间迈向制造强国。该年,中国占到全球工业机器视觉市场15%以上的份额,此后更是成为整个行业的全球发动机。同时,国产工业相机品牌开始登上舞台,将相机价格拉到百块钱水平,开启了更为可怕的价格大战。与此同时,LCD及OLED行业的崛起,成就了2900万像素CCD相机和CoaXpress相机等高端市场,这也刺激了未来更高分辨率相机的技术革新。
SONY宣布停止CCD业务,芯片将陆续供货至2025年。IEEE1394接口相机市场占有率下降到不足10%,而仅仅4年前其还占据着3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于此同时,USB3 Vision、CameraLink HS和Thunderbolt等新的接口技术慢慢的出现。同年,ams AG收购CMOSIS,但谁也未曾想到来年就出现了严重的交货问题,并对整个工业相机行业造成了严重打击。
VDMA的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中国在运行的各种工业机器人达到8.7万台,在库机器人达34万台,而到2020年,预计将达到95万台。由此,该年又被很多公司称为“中国工业机器人元年”。这一年,SONY和安森美半导体分别携Pregius和Python系列芯片开启了工业相机行业的CMOS时代。
是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AI发展规划》,将AI前所未有地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并提出“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期望其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万亿元。对于工业相机和工业机器视觉而言,一切都看似前景一片光明。
本文写作之时,中美贸易战争的口水仗正打得火热,并愈演愈烈,其实这仅仅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自然结果而已。回顾过去十年,我们大家可以明显看到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有容乃大,但对于中国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而言,我们更多时候像个跳绳者,各自想如何跳得更高,跳得漂亮,而绳子的两端却紧紧的攥在欧美企业手中。因此,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并想把绳子攥在自己手里的时候,争吵甚至武斗便发生了。
IEEE1394相机在巅峰时被瞬间颠覆。未来什么样的产品会成为市场主流呢?USB3.1还是Thunderbolt?CMOS芯片最终谁会胜出,Sony还是安森美?或者是半路再杀出个程咬金?以智能手机和智能装备驱动的市场还能火多久?市场的下一个驱动力在何方?Embedded Vision能否在工业领域最终颠覆基于PC的视觉技术?
其实就工业机器视觉企业而言,只要更多关注公司产品的技术迭代、行业应用和标准制定,这样一些问题的答案是什么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市场繁荣的那一天,你是否还有能力提供合适的产品。还有更重要的是,当你成功地度过了这次危机,要花多长时间调整自己以应对下一次乃至再下一次的危机挑战?最后,借用电影《捕鼠记》中的一句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