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8年开始在全国正式应用并进入大众视野,它已坚守路面值勤整整20个春秋。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为了讲述这名“忠实辅警”的幕后故事,昨天上午,记者走进了南通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2000年7月,我们招标了通城第一批电子警察,在市区人民路上的3个路口率先启用。”回顾这段发展历史,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杨成记忆犹新。“市区华联路口是通城首个使用电子警察的路口,当时安装在路口东西方向,同期尝鲜的还有人民路孩儿巷路口和茶庵殿路口。”
杨成告诉我们,那时的电子警察通过触发感应线圈采集数据,仅对机动车闯红灯进行抓拍取证。所谓感应线圈,是事先埋在车道停止线前的触发装置,当机动车闯红灯越过车道停止线时,会触发地下的感应线圈,路口安装的光学照相机随即启动,抓拍下车辆闯红灯的实时画面。
电子警察的横空出世,对闯红灯的机动车是一次极大的震慑。很快,机动车闯红灯现象以及闯红灯引发的交通事故大幅度下降,机动车通行效率明显提升。
不过,早期的电子警察也存在诸多缺点。“虽然抓拍了很多照片,但由于相机分辨率低,一些照片并不清楚,无法作为证据使用。”杨成透露,除了相片的清晰度问题,早期的电子警察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种种原因,线圈经常损坏,直接影响到电子警察的正常运行,而碰上道路翻新、改造,感应线圈往往要重新埋设,耗费人力物力。
由于感应线圈式电子警察存在管理盲区,一些有经验的驾驶员学会了钻空子,故意绕开感应线圈,逃避电子警察的拍摄。
据杨成描绘,感应线圈埋设在道路的固定区域,无法判别不按车道行驶、变道等较为复杂的交通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一些司机趁机捡漏,其中以借道闯红灯最为典型:即路口直行方向是红灯,驾驶员为了强行通过,便借右转弯车道或左转弯车道放行之机通行。因为绕开了感应线圈,电子警察并未启动拍摄,但事实上这些交通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已经为交通事故的发生埋下了很大隐患。
科技正是在实践中慢慢的提升的。2010年起,我市交警部门加大科技投入,着手在市区主要路口替换安装具有机动车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连拍、视频录像等功能的视频智能电子警察。历经数轮调试、检测,2011年底,新型电子警察在市区70个主要交通道口全面启用。至此,通城电子警察全面迈入高清时代。
“视频智能电子警察比传统电子警察更加小巧精致。一台架设于路口上方的智能高清摄像机,配上一盏补光灯,就可完成不止一条车道的管理工作。”杨成透露,视频智能电子警察利用的是视频触发式工作原理,通过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线圈,判断车辆的行驶方向、行驶状态。如果车辆状态异常,计算机将发出指令,由最高500万像素的高清摄像机对违法车辆做定位和跟踪,记录下车辆的运动轨迹,借道闯红灯、逆向行驶、压线、加塞等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都难逃它的“火眼金睛”。
其实,电子警察的上路执勤,根本目的并不是抓拍交通违法,而是希望进一步规范交通参与者的行为,让大家养成自觉遵章守法、文明驾驶的习惯,预防减少道路交互与通行事故的发生,维护道路交通治安秩序稳定。
对于视频电子警察而言,它的工作也不单单是采集交通违法,它集机动车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抓拍、视频录像采集、守卡三大功能于一身,不仅扫除了传统电子警察的管理盲点,还会自动采集每一辆过往车辆的信息,可谓“车过留影”,从而为公安机关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掌握嫌疑犯行动轨迹提供极大帮助。
2016年以后,电子警察拍摄像素不断的提高,500万像素以上乃至800万像素的电子警察得以应用。以前一台机器只能覆盖一两条车道,如今可管理三四条车道,一些机器可实现360度无死角高清拍摄。
“以往难以发现的隐通违法,如今已无处遁形。”杨成介绍,诸如车辆逾期未检、驾照逾期未审验、驾照记满12分仍驾车上路等交通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以往路面交警很难发现。如今迈入超高清时代,交警部门利用遍布城乡的“电子眼”,通过车辆及驾驶员信息的大数据碰撞比对,实现了对违法车辆、驾驶证异常人员的实时报警、信息核查、布控拦截以及规范查处,精准打击假牌、套牌、逾期未年检、驾驶证异常等重点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
“目前,我们存储的大数据达8个PB,有400多台服务器支持运行。”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科技大队大队长周华透露,市区路口电子警察共有340个,对路口各类交通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进行拍照取证,此外分布在市区路段上的交通监控点位有1200余处,包括枪式卡口抓拍监控和球机监控等,密切注视着道路上的一举一动,其中约有200处用于采集交通违法数据,对诸如不礼让行人、不按规定车道行驶、占用公交车专用道、占用网格线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取证。无论是电子警察,还是路段监控“天眼”,均实现了海量数据的智能汇总分析,为市民提供权威、及时的出行服务创造了条件。
动动手指,通城路况便一目了然。如今,当你打开百度或者高德地图手机APP,可看到通城300多个高清监控点位的实时路况画面,掌握数十个停车场实时泊位信息,如此便捷贴心的服务正是南通交警运用“天眼”大数据、服务百姓出行的小小缩影。
目前,南通交警支队已与高德、百度等全国知名导航服务提供商合作,将电子警察与路况监控采集的道路信息通过安全的方式在高德、百度地图中实景呈现。“南通实景路况电子地图”为广大驾驶人提供了看得见的路况提醒。与此同时,交警部门依据高德、百度地图提供的即时路况分析数据,更为合理地安排勤务安排,让排堵保畅更有明确的目的性。这一全省首创的电子警察在服务民生中的应用成果,去年一举获得省公安厅科技强警奖。
屈指算来,电子警察在南通城已默默值守18年,在县市区也快14个年头了。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相信电子警察的武艺将不断精进,会给我们大家带来更多贴心的出行服务。
1.机动车违反规定停放、临时停车,妨碍其他车辆、行人通行的,驾驶人不在现场的
交警“天眼”,无论是路口电子警察,还是路段上的监控点位,他们从外形看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球形探头(俗称球机)和长方体探头(俗称枪机)。路口电子警察以枪机居多,可对闯红灯、不按导向车道行驶等交通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进行抓拍取证;路段监控既有球机,也有枪机,它们分布在城市道路、高架道路、高速道路,甚至是在道路周边的高楼上,密切注视着通城道路的一举一动,其中一部分也具备抓拍交通违法功能,所有用于执法的监控点位经向社会提前公示后,严格按照《GAT 832-2014道路交互与通行安全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对诸如机动车违停、不礼让斑马线、占用公交车专用道、占用网格线、高速公路违法占用应急车道等交通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进行取证,并通过12123交管APP、短信、集中公告等多种方式及时进行告知。
穿梭通城的大街小巷,不经意间抬头一瞥,也许你就会看到一只监控探头。不过,它并不一定是交警“天眼”。其实,交警电子监控设备仅是城市“天眼”中的一部分。在小区出入口、进出城桥梁上,你看到的很可能是治安防范监控,主要监控城市的治安情况。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不断密织的“天眼”架起了城市的平安“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