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机器人大赛汇聚了全球顶尖科技,共融机器人挑战赛、BCI脑控机器人大赛、太空机器人大赛以及青少年机器人设计大赛四大赛事齐聚一堂,为观众带来一场科技盛宴。尤其是太空机器人和脑控机器人的技术展示,引发了无数瞩目,成为本届大会的亮点之一。
太空机器人大赛:3D打印太空维修机器人与拥抱机器人 在首届太空机器人大赛上,湖南大学团队展示了两款引人瞩目的技术原型:太空维修机器人和拥抱机器人。这两款机器人不仅展现了未来太空探索中机器人技术的巨大潜力,也为咱们提供了关于未来人类与机器人共生共存的新思考。
太空维修机器人能够自由移动于空间站内轨道,检测并修复损坏的零件,并在必要时通过3D打印技术制造所需的组件。这一创新将明显提升空间站的自我维护能力,为长时间的太空任务提供了可靠的保障。项目小组成员表示:“虽然目前这只是一个概念模型,但它展现了未来空间站维修保养的无限可能。”
拥抱机器人则是为长期居住在空间站中的宇航员设计的情感支持设备。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的杨启航介绍道,拥抱机器人采用气囊和硅胶材料,模拟人类拥抱的感觉,并通过语音控制模块改变颜色和充气频率,以适应宇航员的情绪变化。尽管目前仍处于技术原型阶段,但其设计理念为未来太空任务中的心理健康支持设备提供了新的思路。
BCI脑控机器人大赛:用意念控制未来 在BCI脑控机器人大赛成果展示区,博睿康科技(常州)股份有限公司的展示尤为出彩。观众们体验了用意念打字和控制无人机的最新技术,感受了科技前沿的力量。工作人员介绍道:“通过不同数字闪烁频率的视觉刺激,我们也可以激活大脑的不一样的区域,进而将脑电波转化为数据,系统能够准确识别用户的指令。”
这项技术不仅仅用于打字,未来还可应用于轮椅、无人机、机械臂等多种设备的控制。项目负责这个的人说:“只需将不同数字对应为设备指令,用户便能够最终靠意念控制各种设备,完全解放双手。”在现场体验中,一名体验者戴着脑电帽和VR眼镜,通过脑电波信号顺利指挥机器狗完成一系列动作,展示了脑控技术的广阔应用前景。
天津大学神经工程团队在展区展示了他们研发的脑控外骨骼机器人,大多数都用在下肢康复治疗,帮助患者实现自主运动。技术人员表示,该设备通过提取脑电信号,驱动外骨骼帮助患者行走,并在行走过程中施加电流刺激,帮助修复受损神经和肌肉。目前,该技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未来将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科技的进步不仅体现在硬件设备的创新上,AI技术的全面应用也是本次大赛的一大看点。从AI绘画、AI写作到用于医疗和日常生活的各种AI工具,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AI技术:从绘画到写作的全面革新 在各大AI技术展区,AI绘画和AI写作工具的展示吸引了大量的关注。AI绘画工具如简单AI,能够迅速生成创意美图和动漫头像,极大的提升了艺术创作的效率。而AI写作工具则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帮助用户快速生产高质量的文案和文章,大范围的应用于内容创作和编辑工作中。
这些AI工具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各行各业的工作效率。尽管AI技术发展迅速,但也引发了关于隐私和伦理问题的讨论。科技的进步需要在理性和公正的基础上进行,促使社会各界共同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
2024世界机器人大赛不仅展示了当前科技的顶配水平,也为未来的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这一平台,我们正真看到了脑控技术、3D打印等前沿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巨大潜力,以及AI技术对我们生活带来的深远影响。
最后,强烈建议我们大家,日常一定要学习使用先进生产力,要把AI用起来。不管任何人,不论你是多熟悉你的业务,也不要排斥AI。聪明的人已经把像chatgpt这样的AI工具用得风生水起了,但大部分职场人还只知道埋头苦干,结果就是吃了信息闭塞的亏。会用AI和不会用AI的人,工作效率真的是天壤之别!其实只要愿意花点时间学学怎么用,简单的操作就能让工作效率翻个好几倍,省下大把时间做自己的事情。比如我常用的AI工具——简单AI,就是一个全能型AI创作助手,功能包括AI绘画、文生图、图生图、AI文案、AI头像、AI素材、AI设计等。可以一键生成创意美图、动漫头像、种草笔记、爆款标题、活动方案等。 文末附工具链接,点击体验。